作為民生需求的產物,低速電動車車型小、價格親民、綠色環保,正是改善城市公共交通運力不足、緩解交通壓力的重要車型。在許多城市,低速四輪電動車隨處可見。一二線城市因為管理問題尚算少,但許多的三四線城市及縣鄉鎮中普及率很高,市場存量之龐大,增長速度之快,令人咂舌。
一方面因為擋風擋雨的產品屬性,深受鄉鎮市場中老年人的歡迎。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低速電動車在往年因為缺少產品定位,缺乏市場管理,要上機動車道但卻無需駕照就直接上路,既不用擔心違規被拍被罰,又能享受機動車的待遇。
但這一情況在今年得到大幅度的改善,因為低速電動車的國家標準在處于緊羅密布的制定中。今年3月,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,目前《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》正處于批準階段,從2021年下達之日起,到正式發布有18個月時間。按照這一時間推算,2022年12月,低速電動車‘新國標’將正式出臺。
此前,工信部、裝備中心、汽車工業協會、交通部、公安部、中汽研標準所及政研中心等相關單位針對GB/T 28382標準修訂舉行會議,擬將低速電動車定義為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,針對低速電動車不再單獨出臺標準,增加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定義。同時,工信部做出相關回復,進一步明確了低速四輪屬于微型低速電動車,經銷商可根據當地情況,甄選實力品牌代理銷售。
編輯:MASK